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而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贵阳市痛风专科医院研究显示,中国目前痛风患病率约为1.1%,患病人数约1600万,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13.3%,患病人数近2亿。
1
痛风偏爱“油腻大叔”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但能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管理予以控制。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人体摄入的食物有一种物质叫嘌呤,其代谢后的废物就是尿酸,并以尿酸盐的形式从肾脏排出。如果嘌呤代谢出现故障,尿酸就会在体内增多,这些增多的尿酸盐形成结晶体,沉积在关节以及其他组织内,就会引起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急性炎症,这就是痛风。
痛风首次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红肿、热痛,大多数人为夜间或清晨突然出现第一跖趾(脚拇指)关节剧烈疼痛。急性期后会出现间歇性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影响肢体运动。
痛风偏爱中年“油腻大叔”,是因为痛风与饮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喝酒、高嘌呤饮食、剧烈运动等都是诱发因素,肥胖、大口吃肉喝酒的40岁以上男性,因代谢功能下降,成为痛风高发人群。
2
控制血尿酸是治疗关键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大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出现痛风,而长期高尿酸血症不仅仅影响关节,还会引起或加重其他多器官损伤,并发肾脏病变,如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肾石症,以及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卒中等。
痛风治疗的关键就是降低血尿酸水平。
首先,血尿酸水平男女有区别。
男性为7mg/dL(420μmol/L),女性为6mg/dL(360μmol/L)。
其次,不同人群血尿酸值不同。
高尿酸并非尿酸值一高就用药,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没有痛风发作,尿酸高于540μmol/L时就应降尿酸治疗;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无论有没有痛风发作,尿酸高于正常值就要治疗。
如果仅是痛风常发作,尿酸低于380μmol/L即可;如果已有痛风石,尿酸需低于260μmol/L,这样有利于痛风石迅速溶解。如果痛风一两年发作一次,尿酸低于540μmol/L,可暂时不用降尿酸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抗炎止痛治疗,不主张降尿酸。因为当血液里的尿酸降低时,组织里的尿酸结晶会大量溶解,重新吸收到血液里,可诱发痛风二次发作。
3
降尿酸药物各有利弊
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促进尿酸排泄和减少尿酸的产生。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到目前为止降尿酸药只有几种,而我国应用于临床的更少,只有下面几种。
丙磺舒
丙磺舒是第一个降尿酸药,于1951年上市,主要是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但目前已退出临床。
别嘌醇
别嘌醇是首个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从1966年上市一直用到现在,是临床用得最多的药。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嘌呤分解、减少尿酸产生,是一个物美价廉的药。但别嘌醇易出现皮肤过敏,一旦出现过敏反应要立即停药。
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是1970年上市的,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促尿酸排泄药,使大量尿酸从肾脏排出,可加重肾脏负担,因此肾功能不全的人需慎用。另外,使用苯溴马隆时还要避免与其他肝损害药物同时使用。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是第二个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2011年上市,也是目前降尿酸效率最高的药,且对肾脏没损伤。高尿酸血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肾损害,因此在使用降尿酸药前最好对肾功能做一个评估,以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
目前,我国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较理想,但痛风慢性期的达标治疗非常不理想。高尿酸血症如果不出现合并症、痛风不发作,多数痛风患者不坚持服用降尿酸药、不随诊。调查发现,痛风患者6个月随访率仅有3.9%。
事实上,痛风高尿酸血症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因为痛风后降尿酸治疗3个月只有29.12%的患者达标,6个月只有38.1%达标,所以只有长期坚持控尿酸治疗,才可能使血尿酸水平达标。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