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都是A级推荐的降尿酸药物。但美国指南同时指出,在亚州人群中,使用别嘌醇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率相对更高(约为白种人的3到4倍),建议中国汉人在应用别嘌醇前,应先进行相关的风险检测。所以说,使用非布司他降尿酸,是国内痛风患者更安全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将从药剂师的角度来看非布司他在痛风降尿酸治疗中的地位。
痛风止痛药哪种好?非布司他能够对尿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进行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因而在常规治疗浓度下,非布司他不影响其他酶的正常生理功能,也不会干扰DNA的正常合成和代谢。在正常剂量下使用,24小时给予治疗剂量时,体内无蓄积;在动物试验中发现,当剂量为人用剂量80毫克、血浆暴露量的4倍时,在动物肾脏中的有黄嘌呤结晶沉积和结石;在正常剂量给药时,没有生殖毒性。
口服非布司他不受进餐和食物的限制,和抗酸剂(胃酸分泌异常)合用时,仅仅会使非布司他的吸收延迟大约1小时,这些指标的改变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因此,服用非布司他时,不需要考虑当日所进食的食物的影响,也不需要考虑胃酸的影响。以温开水送服,用药后1到1.5小时,就能达到最大血浆浓度。非布司他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后的非活性物质49%经过肾脏排泄,45%通过粪便排泄,还有的经过胆汁排泄,属于多途径排泄,因此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也是对别嘌醇过敏痛风患者的有效替代药物。
健康的受试者在服用非布司他后,24小时平均血尿酸浓度出现剂量依赖性降低,黄嘌呤的平均血清浓度升高,每日尿酸的总排泄量会减少,尿液中的黄嘌呤总排泄量增加。也就是说,服用非布司他后,痛风患者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还没来得及办完促进尿酸合成的事情,就已经被排出体外,血尿酸浓度因此下降。非布司他每日给药量为40毫克和80毫克时,24小时平均血尿酸浓度的降低率为40%到55%
非布司他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关节痛、腹泻和眩晕等等,其中肝功能异常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关节痛(尿酸下降引起的痛风急性发作)属于常见不良反应。另外,当非布司他的剂量使用至80毫克以上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会增加,因此对于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年老的痛风患者,服用非布司他时需要谨慎。由于非布司他对酶的抑制作用也许会升高硫唑嘌呤、茶碱、巯嘌呤的血药浓度,所以非布司他禁止用于正在使用这三种药物(血液病和呼吸病用药)的痛风患者。
随机开放的试验中,对116例痛风患者做了为期5年的痛风研究,观察在使用非布司他治疗期间降低及维持血尿酸水平小于300微摩尔每升的情况,结果长期服用非布司他80毫克每天或120毫克每天时,93%的痛风患者能够维持血尿酸达标,5年后痛风不再发作,大部分患者痛风石溶解。这一研究表明,非布司他能够持久控制血尿酸,使痛风不再发作。
另外一个随机开放试验,有760例痛风患者参与,其中156例有痛风石,血尿酸水平都大于480微摩尔每升。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随访52周:别嘌醇300毫克组(253例),非布司他80毫克组(256例),非布司他120毫克组(251例),并统计血尿酸能达到小于360微摩尔每升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别嘌醇300毫克组达标率21%,非布司他80毫克组达标率53%,非布司他120毫克组达标率62%。
贵阳痛风病医院解决疼痛、融解并清除尿酸盐结晶——导致痛风疼痛的罪魁祸首是尿酸盐结晶。常规治疗都以消炎止痛为主,这只起到了止痛作用。但却忽视了尿酸盐结晶的清除。对于关节而言,尿酸盐结晶的存在会导致关节疼痛、变形、痛风石、反复性发作。所以要想彻底解决疼痛达到治痛的效果就要融解并清除血液中和附着在关节内部的尿酸盐结晶。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