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治疗在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降尿酸治疗的时机和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则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我们整理了各地痛风指南中和这两个因素相关的一些内容,供广大痛风患者参考。
大多数的痛风指南都推荐在急性痛风发作平息至少两周后,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其理由是急性发作期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对于痛风的控制并无益处,痛风急性发作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会使血尿酸水平波动,多半会使痛风症状加重。只有美国痛风指南认为,在有效抗炎治疗的前提下,可以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开始降尿酸治疗,但“可以”并不意味着“必须”或者“推荐”。美国痛风指南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我们推测原因有二:
其一,众所周知,急性痛风关节炎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痛风石形成的重要原因。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人体缺乏可以溶解尿酸的酶,吞噬了尿酸结晶的免疫细胞仍然留存在体内,为痛风石的形成“积聚力量”。此时,如果在有效抗炎的前提下应用降尿酸药物,或许它们能重新溶解入血,再经肾代谢后排出体外,从而降低痛风石的形成机率;
大部分患者痛风急性期的血尿酸水平比缓解期低,甚至有约30%的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这是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时,尿酸结晶大量沉积在关节腔内,而血液中可溶性尿酸浓度一时性相对下降所致。也就是说,急性发作时,关节内的尿酸盐更容易结晶沉积。此时,如果在有效抗炎的前提下应用降尿酸药物,或许可以使关节内的尿酸更多地进入血液中,从而减少它在关节的结晶沉积。
也有研究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时是否需要降尿酸治疗,主要参考血尿酸水平。如果痛风发作时的血尿酸水平大于480微摩尔每升,则可在充分抗炎的基础上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药物主要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或非布司他。通过对120例急性痛风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非布司他在急性期使用,未加重急性期痛风病情。但这一结果仍须更大的样本来验证。
综合各地痛风指南的建议来看,别嘌醇都是一线推荐的降尿酸药物,只有我国台湾地区更偏向于首选苯溴马隆,这和台湾地区人群服用别嘌醇后更容易出现严重药疹有关。台湾指南认为,别嘌醇相关药疹平均出现时间为开始服用后47天,因此,该指南要求在首次开始服用别嘌醇后,一个月后才开始逐渐加量,目的就是尽可能让身体适应药物,以期减少药疹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别嘌醇应该小剂量起始,已经成为各地痛风指南的共识,因为别嘌醇相关药疹和用药剂量相关。日本指南在降尿酸药物的使用上最为保守,体现在无论是哪种降尿酸药物,都推荐从“低于常规”的小剂量起始:别嘌醇50毫克每天,苯溴马隆12.5毫克每天,非布司他10毫克每天。需要提醒的是,虽然降尿酸药物应从小剂量起始,但逐渐加大剂量直到血尿酸水平达标更加重要。
至于苯溴马隆,欧洲痛风指南将其列为备用的降尿酸药物,美国痛风指南甚至没有推荐苯溴马隆,这可能和苯溴马隆曾导致严重肝功能衰竭有关,该药目前没有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并未出现这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与特定的种族有关。别嘌醇容易让东方人发生药疹反应,苯溴马隆则让西方人担心肝痛。
贵阳痛风治疗医院非布司他在东方和西方都受到了患者欢迎,各地痛风指南均将其列为一线降尿酸药物,虽然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更强,痛风石减小更明显,停药后维持血尿酸正常时间更长,相对其他药物,非布司他表现出了更好的耐受性。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推荐剂量的非布司他,93%的患者能维持血尿酸达标(小于360微摩尔每升),5年后痛风不再复发,大部分患者痛风结节溶解。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