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尽早用药,缓解症状。尽早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医学内涵。每次痛风的急性发作,都是尿酸盐结晶新形成的开始,痛的时间越久,尿酸盐结晶新形成的可能就越多。此外,抗炎止痛药的副作用也是我们建议在痛风急性期尽早用药的一个关键。
贵阳痛风治疗医院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的传统特效药物,但其治疗指数低,急性期治疗后稳态血浆浓度范围为0.5~3.0ng/ml,而毒性作用发生于3.0ng/ml。由此可见,其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非常接近,也即是说,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在出现痛风关节症状改善之前或同时出现。
这些副作用见于50%~80%的痛风患者,包括肠蠕动增加、腹部绞痛、腹泻、恶心和呕吐。一旦出现胃肠道的副反应,必须立即停用秋水仙碱。秋水仙碱还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精子活力低下等严重不良反应,其毒性与剂量相关。
传统的秋水仙碱口服方案为每小时0.5mg,直到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痛风关节症状减轻;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已服药10次达最大量。但这种用法的副作用发生率极高,目前越来倾向于使用欧洲痛风指南推荐的小剂量用药方案。由于秋水仙碱起效慢于非甾体抗炎药,第1天亦可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止痛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实现的。但有些环氧化酶(COX)对人体是有益的,比如它们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肾、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加重肾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等等。
因此,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和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确实需要长期用药时(如降酸过程中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应使用小剂量且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损害。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肾病的发生与此类药物的累计剂量密切相关。
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副作用较大,美国和中国的痛风指南已经不再推荐。一般来说,对于有胃肠道损害风险因素的痛风患者,倾向于使用COX-2抑制剂,如塞布昔来、依托考昔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痛风患者,倾向于使用非COX-2抑制剂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等。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
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效非常迅速,但副作用也同样明显。糖皮质激素停药后容易痛风症状容易反弹,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消化道溃疡、感染、骨质疏松等。另外,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的糖皮质激素的痛风患者,其痛风石的发生风险将增高5倍!
除了欧美痛风指南将糖皮质激素列为一线痛风止痛药物之外,其他国家的痛风指南均未将其作为痛风止痛的第一选择。一般会首先评估受累的关节数量和疼痛程度,当受累关节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时,或疼痛评分大于等于7分时,则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应尽可能短期服用,且最好和秋水仙碱联合,以避免停药后痛风复发。另外,糖皮质激素应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以免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若选择糖皮质激素,局部关节腔穿刺注射比口服效果更好,不良反应也更小。
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这几种常用的痛风止痛抗炎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当痛风已经发生时,只有尽早用药(痛风急性发作24小时内使用,越早使用,效果越好)控制或结束痛风发作症状,才有可能减少因痛风发作而导致的止痛抗炎药总用药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叠加。
痛风慢病管理——痛风做为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长期偏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慢性病,除了对关节组织的破坏外,痛风对于肾脏、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损害,往往被患者忽视。通过建立痛风慢病管理,从患者第一次诊疗开始,建立档案,主治医生和护士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规范化的治疗策略和护理干预,严格的随访、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定期复查复诊、自我监测等,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平稳降尿酸与尿酸持续达标,才能维持病情平稳,还可以达到减少复发,乃至不复发。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